• 皮膚禁區
  • 心理和皮膚
撰文者 | Alain CLAUDY教授
內容及圖片來源 | Les Nouvelles Esthétiques/全國美容雜誌社132期
心理和皮膚
和其它外胚層來源結構一樣,皮膚可被視為心理的一種目標組織。實際上,大腦和皮膚都是源自胚胎層,這可以解釋心理病理過程和和某些皮膚疾病癥狀緊密聯繫的原因。一度被視為神秘無比的心理和皮膚之間的關係,在最新免疫學和神經免疫學技術日新用異發展的推動之下最終能夠以全新角度為世人所理解。

 

心理內皮膚病
這些疾病涉及恐懼症。它表現為皮膚部位出現整體強烈心理衝突和壓力。這些癥狀包羅萬有,從最簡單的偶發性有意識反應到真正的精神病都有。
a)寄生蟲恐懼症:這是最常見的癥狀。
b)皮膚功能異常恐懼症:這主要涉及感覺皮膚過於綳緊或鬆弛,皮膚過於乾燥或油膩,出汗過少或過多。
c)觸幻覺:這些幻覺涉及外陰疼痛,舌疼痛,足部灼熱感覺或心因性瘙癢。

心理外皮膚病
這是指較長期內對患者心理產生作用的皮膚病。有時很難區別這到底是屬於器官性還是心理性。這涉及神經性皮炎,暗瘡,牛皮癬,異位性,蕁麻症和斑禿。

自發性皮膚病
a) 強迫症:咬甲癖,拔毛症,咬唇導致的唇炎,重復洗手導致的皮膚病,皮膚癌,愛滋病,搔破性暗瘡。
b) 模仿病:當看到在雙手可触及部位出現外觀奇怪的皮損,像是抓傷,灼傷,割傷或穿孔而成,這時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模仿病。通常很難提供診斷証明,因為患者會極力否認自殘,揭露這個事實有可能導致出現自殺傾向。患者的目的通常很復雜(痛失親朋好友,報復心態或相反需要他人關注)。模仿病既可涉及神經官能症患者也可能涉及精神病患者。經官能症患者追求通常是無意識的有利副作用,而精神病患者自殘的目的多是自我懲罰。

結論
以皮膚病作為軀體化的患者選擇自己的皮膚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焦慮。皮膚因此具有重要的象徵作用,雖然由於身體皮囊變化而導致出現深層自戀,但患者經常否認皮膚這種象徵作用與心理之間存在一定聯繫。醫生因此處於兩難之中,即面對自戀和社會雙重挫折,拒絕聯繫皮膚-心理。這導致患者和他周圍人士之間形成難以理解的隔閡。皮膚通常是各種生活不幸的熔爐。心理痛楚會令皮膚受害,皮膚疾病會很快波及心理。身體皮囊變化是一個強烈焦慮發動機,這通常會導致美容紊亂嚴重性和心理反應程度兩者之間出現失調。在任何情況下,這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都極為深遠,導致自我封閉。患者拒絕承認自身問題的心理層次,只接受直接軀體方式,這使到與醫生的對話溝通出現歪曲,令心理護理變得極為困難。

留言

  • 尚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