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禁區
  • 異位性皮炎
撰文者 | Sophie MEYER
內容及圖片來源 | Les Nouvelles Esthétiques/全國美容雜誌社125期
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瘙癢性炎症皮膚病,它不斷發作惡化,不但涉及新生嬰兒(三個月左右),成年人同樣不能倖免。Les Laboratoires Pierre Fabre實驗室特別就此發表一篇內容詳盡的科學文章,這有助於我們更好瞭解這種皮膚病的具體情況。
 
 
異位性皮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病;它在兒科門診中所占的比例相當高。異位性皮炎,以前又稱異位性濕疹,出現於特定遺傳體質: 異位性(atopy一詞在希臘語中表示「奇異的」)。
異位性的特徵是可能出現過敏類型疾病,例如異位性皮炎,哮喘,過敏性皮炎等。

流行病學
  • 工業化國家的患病率在短短三十年內增加三倍之多,成為公共健康的一個新生問題。
  • 兒童的患病率遠高於成年人: 20 %的七歲兒童患有此病,相比之下,成年人的患病率爲10 % 
  • 家族病史也會增加患病機率 (如果父母一方是患者,兒童會有50 %的風險)。因此存在基因遺傳因素。
  • 環境, 生活方式改變,呼吸道變態反應原(吸入的過敏源),食物變態反應原(食物過敏原)等因素同樣可增加患病率。
  • 壓力也是令病情惡化的一種因素。
 
臨床
異位性皮炎的症狀表現為皮膚的發炎損傷:剛開始時是紅斑水腫水皰塊,然後是進一步乾燥的皮損,仍然呈紅斑狀,並逐漸變厚。

痕癢症非常強烈: 這是異位性皮炎最影響日常生活的一大癥狀,因為它會導致食欲不振和失眠,由此影響到日常生活。
搔癢:此病所引起的搔癢可導致皮膚表面出現創傷(細小皮損),從而形成皮膚嚴重變厚(苔蘚樣變)。
另外,搔癢時所產生的皮損也有可增加重復感染風險。
乾燥症也很嚴重,而且它還是導致痕癢的首要原因。

新生嬰兒的異位性皮炎
在嬰兒二至六個月期間開始出現,此前一般還會出現奶痂。
臉頰,肘關節褶皺,膕窩,手腕,手背,耳後褶皺等部位出現紅斑水腫水皰塊或較乾的丘疹皮損。
痕癢症非常強烈,導致食欲不振和失眠。
疾病不斷發作發展,某些食物,吸入某些物質(動物毛,羽毛),皮膚刺激物(羊毛,柔軟劑),出汗和壓力(出牙)等都可令此情況進一步惡化(蛋白,牛奶)。




兒童的異位性皮炎
彎曲褶皺部位,足底,手背等出現苔蘚樣變乾性皮損。可能出現滲液水皰發作,並持久出現乾燥症和痕癢症。

成年人的異位性皮炎
苔蘚樣變乾性皮損(手部和眼瞼),同時出現相當持久的乾燥症和強烈的痕癢症。

發展
異位性皮炎不斷發作惡化。發作頻率周期性可能受到重複感染(鼻咽炎,支氣管炎),出牙,壓力,溫度變化,環境變化,疫苗接種,其他環境因子等的影響。出汗和梗阻也會加劇異位性皮炎發作。
隨著時間推移,特別在治療的介入之下,病情發作的間隔會隨著免疫系統的成熟而有所延長。

日曬通常有助於病情自然緩和。

在近兩歲時病情有可能改善,在四至五歲或七歲後自愈。但即使在癥狀消失後,兒童仍通常會保留皮膚乾燥。
在10至11歲時,很多兒童都不會再有濕疹;但是,在同一階段則有可能出現哮喘。

成年人患異位性皮炎比較少見。但如果它由童年持續至成年或在成年後復發,則其形狀多為苔蘚樣變(手部,眼瞼…..),並有痕癢和強烈的乾燥症狀。

異位性的其他癥狀(喘哮,過敏性鼻炎)可在兒童患有異位性皮炎期間或痊愈後出現。
導致異位性皮炎持續至青少年和成年的不利因素包括家族病史,同時患有喘哮,過敏性鼻炎以及較遲發病等。

併發症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良性病,引起的並發症很少,其中包括:
  • 細菌重複感染,即所謂「膿皰化」。
表現為痂皮型皮損,膿皰並經常同時出現淋巴結。
搔癢和持續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可令其進一步惡化。後者不但出現在皮損部位,同時也可見於健康皮膚。
  • 皰疹所導致的病毒重複感染也可能存在,皰疹可發展至異位性兒童的全身皮膚位置。

診斷
臨床上首先根據主要和次要標準確定病情嚴重性。

各種標準
主要標準:
  • 痕癢
  • 皮損位置(兒童凸出部位,成年人的皺褶苔蘚樣變)
  • 慢性變化:發作/緩和
  • 個人和家族的異位性病史(喘哮,過敏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
次要標準:
  • 乾燥症
  • 魚鱗癬,毛周圍角化病
  • 癥狀提前出現
  • I類皮膚反應(蕁麻疹)
  • 血清IgE增高
  • 皮膚重複感染
  • 結膜炎
  • 出汗時搔癢
  • 食物過敏
  • 環境或情緒因素影響
異位性乾燥症
在發作時,甚至在病情緩和階段,皮膚都是極為乾燥。
異位性皮膚是不恰當抵抗反應的源頭,其屏障保護功能也同時大受損害。
確保細胞粘合的細胞間質的質量變差。

皮膚因此更加容易被過敏源入侵,特別是當皮膚被搔癢挖破。
皮膚中所含的水份非正常蒸發流失,導致出現乾燥。

此外,異位性皮膚表面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殖。而且,皮膚受損越是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越是容易繁殖,從而令疾病得以自行維持。

皮膚乾燥出現的功能性並發症狀:痕癢是導致搔癢的原因所在,這有可能造成皮膚表皮受損,重複感染,苔蘚樣化和特別是失眠。

異位性乾燥症是一種皮膚乾燥癥狀,它可導致病情再度發作,可通過每日局部使用軟化劑加以預防。
 
鑒別診斷
  • 脂溢皮炎
  • 次要濕疹樣變皮炎
  • 接觸性濕疹(在治療抗藥性時顯現)

病理生理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多因素複雜皮膚病,其中涉及:
  • 遺傳因素
  • 免疫因素
  • 皮膚保護層功能下降
  • 經常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

遺傳因素
異位性皮炎是異位性的一種表現方式。
某些家族的異位性癥狀患病率相對較高,證明異位性皮炎具有遺傳基因。

免疫因素
研究發現,異位性皮炎患者的血清IgE增高;這種增高和皮膚受損程度有關。IgE實際上是淋巴細胞在機體對抗特定抗原時反應所分泌的抗體。
最新研究表明:抗體調節取決於兩大淋巴細胞分群的平衡:TH1和TH2。
淋巴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作用於抗體合成(IgE)。
  • TH1分泌淋巴因子2(IL2)和γ干擾素(IFNγ),可抑制IgE合成。
  • TH2分泌的淋巴因子4(IL4)則在IgE合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異位性皮炎情況下,TH1和TH2的比例出現改變,導致抗體合成出現失調。
實際上,異位性患者體內的TH2多於TH1,所以導致血清IgE增高。
另外,TH2相對於TH1的增高也導致異位性患者出現細胞因子分泌失調現象。
  • TH2增高=IL4增高。
  • TH1下降=IFNγ下降。
Scorad評分
Scorad是評估異位性皮炎嚴重程度(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的一個相關指數。它是由歐洲異位性皮炎專家協會(European Task on Atopic Dermatitis)和Stalders和Taieb教授共同製訂的。
Scorad通過全面考慮各種客觀和主觀癥狀,對異位性皮炎嚴重程度進行標準化測量。

Scorad的作用在於:
1. 確定嚴重指數
2. 有助於個性化跟進
3. 有助於治療方案的臨床評估

客觀標準
A=皮損範圍分數
 
B=皮損程度分數
身體表面受傷程度用百分比表示(根據所用的九大規則對皮損範圍進行評估)。

六大臨床項目評分為0至3:
   0==>無
   1==>輕
   2==>中等
   3==>嚴重

項目:紅斑,水肿/丘疹,痂皮/渗液,表面皮損,苔蘚樣變,皮膚乾燥。
B是六大項目的總和。
  
主觀標準
C=癥狀頻率評分
向患者本人或其父母詢問在類如10cm的範圍內:
-痕癢頻率
-失眠頻率
C為兩個評分的總和(單位cm)。
 
Scorad計算
公式中考慮到三大指數:
A=皮損範圍            如果低於15==>輕度AD*
B=皮損程度            如果低於40==>中等AD*
C=主觀癥狀            如果高於40==>嚴重AD*
 
SCORAD=A/5+7B/2+C
 
AD*=異位性皮炎
 
皮膚保護層功能下降
這和基本脂肪酸新陳代謝失調有關。
亞油酸和亞麻酸等基本脂肪酸具有調節角質層滲透性的作用。如果缺乏這些元素(食物攝取不夠,新陳代謝失調,或由於溶劑或清潔劑而被排出體外),可導致出現相當嚴重的無感覺失水,從而出現乾燥和脫皮。
基本脂肪酸具有結構性和功能性雙重功效:
  • 作為膜脂(phospholide)和角化細胞間鞘脂(神經醯胺)的組成成份,它在角化細胞的密封性和粘合性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
  • 另外,基本脂肪酸還可作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前體,在異位性皮炎的炎症和免疫現象中起到關鍵作用。
一言以蔽之,角朊細胞的粘合度較差會為過敏,皮膚保護層未能發揮其保護作用。

經常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
90%至100%異位性皮炎兒童患者的皮膚,炎症和近皮損皮膚上會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此時無任何感染癥狀(異位性皮炎期間仍然很少出現並發症)。異位性皮炎患者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殖情況的原因包括:
  • 皮膚表面某些脂質的減少(特別是油酸),這些脂質具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功效
  • 慢性炎症,在異位性皮炎期間改變細菌生態系統
  • 粘附素,可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粘附在異位性角化細胞上
異位性皮膚上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的炎症程度明顯相關。
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殖所引起的後果多和免疫有關:
  • 免疫反應擴大
  • 局部炎症惡化
  • TH1/TH2功能失調加劇

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殖維持表皮紊亂,從而促進其繼續生存。
概括而言,如果出現感染,產生的毒質就會被特別T淋巴細胞識別,從而產生炎症細胞因子。

 
不同因素的總結:它們對皮膚的影響
角朊細胞分泌趨化因子的影響
細胞因子THE>細胞因子TH1平衡失調

反應性皮膚
皮膚保護層失調
缺少基本脂肪酸新陳代謝酶△6去飽和酶-缺少神經醯
胺,角質細胞間質的成份之一

皮膚乾燥和容易被感染入侵 
炎症
免疫反應所產生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新陳代謝影響+前列腺素和T淋巴細胞自發分泌

紅斑,瘙癢
皮膚神經改變
對於表皮(特別是真皮)部位的P物質(神經肽)的免疫反應能力

痕癢
經常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角化細胞粘合分子。如果出現感染,產生的毒質就會被特別T淋巴細胞識別,從而產生炎症細胞因子

需避免的惡化因素
環境
  • 保持居室空氣濕潤,避免暖氣溫度過高
  • 避免潛在過敏原(呼吸道變態反應原):灰塵,動物毛,蟎蟲等
  • 避免使用羽毛地毯,枕頭,坐墊
  • 避免接近:貓,狗,兔,倉鼠,豚鼠等
衛生
  • 每日堅持洗浴或淋浴,但時間不要過長,水溫在33至35攝氏度之間(因為熱水可加劇皮膚炎乾燥和痕癢)
  • 用毛巾輕敷將水吸乾,避免用毛巾用力擦拭皮膚
  • 避免去泳池游水(消毒產品可令病情加劇)
  • 避免使用去垢力過強的香皂和沐浴露;最好選用溫和固體或液體洗滌劑
衣物
  • 避免給小孩穿衣過多(皮膚溫度增加可促進出現痕癢和表面皮損)
  • 選擇棉質衣物
  • 避免接觸羊毛
  • 洗衣時不用柔順劑

食物
  • 剛出生時幾個月最好選用母乳喂養(母親避免攝取牛奶,雞蛋,魚),盡量推遲多樣化膳食
不過有時異位性皮膚兒童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食物過敏(蛋白,肉等)。在此情況下,一旦確診,醫生可進行過敏分析和免疫治療。
  • 無需禁食,不過有時異位性皮膚兒童患者可能對某些食物不易消化(生蕃茄,水果,芝士,牛奶等)

留言

  • 尚無留言